舌尖上的列车时速
- 发布时间:2019-01-25
- 阅读量:
- 作者:佚名
- 来源:中国青年报
- 责任编辑:食品界
- 分享到:
又是一年春运大幕拉开,南昌客运段成都车队K787次三组餐车主任易勇今年尝试了几个新菜色,他准备让旅客尝尝鲜。
今年是他在列车餐车里工作的第27个年头了。从当年烧煤生火、“做啥吃啥”的大灶台到如今干净明亮、“点单出菜”的小厨房,易勇见证餐车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“当年餐车厨房的环境可不比现在,我们炒菜都要先准备好煤块再生火烧炉。”提起刚到餐车工作的情形,易勇仍然印象深刻。当年,餐车厨房的所有“装备”——一个茶炉、两个烧菜炉做起饭来能让厨房内的温度飙升到70摄氏度,“又热又呛”。穿着短裤、打着赤膊、搭着条毛巾、围着饭单是易勇和同事们的“标配”,他们会在饭点前炒好几盆菜,到了饭点就直接开始售卖,一顿饭忙活下来,汗水混着煤粉让他们常常看上去脏兮兮的。
“一荤一素再加半个咸鸭蛋”的盒饭,售价5元,在易勇跑的北京方向的列车上,经常供不应求,不必担心卖不出去。相反,让易勇发愁的常常是“如何把饭送到顾客手上”。
那时,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,人口流动大,但是火车线路和班次少,列车超员是常事。
“有时候,我推着送饭车出去,却没办法推着车回来,因为人实在是太挤了。”曾经,易勇推着送饭车挤过两节车厢后,实在动弹不得,只能暂时把送饭车放在原地,从旅客的肩头“爬”回餐车。后来,他和同事们想了个办法,把一次性塑料饭盒放进竹筐里,两名餐车人员抬着大竹筐从旅客头上传递过去,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售卖。
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,易勇调到深圳、温州方向的列车上,他发现来餐车消费的旅客也渐渐变得不一样了。“旅客不只是为了吃饱饭,对菜的品种和口味有了新要求,有些旅客还会在车上请朋友小酌几杯,点6到8个菜。”易勇表示,为了满足旅客需求,他们把菜的样式从最初的四五个增加到十多个。同时,转变大锅菜的做菜模式,根据需求下单做菜,随时满足旅客的口味。
此外,对于易勇来说,做菜的体验也变了。餐车装了空调,“大蒸炉”厨房成为过去,而他们也好像没那么忙了。乘车的旅客除了到餐车用餐以外,也有了更多的选择。在列车沿途停靠的部分站台上,除了个体户经营自制的盒饭,还有面包、泡面、火腿肠等速食食品,以及茶叶蛋、煮玉米、鸡爪等便利食物的大规模出现。竞争的到来,让餐车也改变营销策略,易勇他们会在售卖盒饭的车站前推着饭车叫卖一遍,尽力保住自己的市场。
“时代变了,菜品和服务也要跟上‘节奏’。”易勇跑过北京、上海、温州、深圳等不同线路方向的列车,多年的服务旅客经验让他认识到,餐车“生意”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,要想抓住旅客的“胃”,先要付出自己的“心”。
2001年,他开始跑重庆方向的列车。易勇发现,湖南旅客爱吃辣,而四川方向的旅客偏爱麻辣。为了更好地“打进市场”,他和同事改进送饭车,在原有送饭车的基础上加了个架子,架子下面用开水保温,架子内有辣的菜和不辣的菜,这一做法深受四川旅客的欢迎,易勇还会用学来的四川话与他们闲扯几句。
这种变化同样发生在餐车厨房里。整体厨房的应用,让“生火做饭”成为历史。现在,打开电磁炉,易勇和同事们实现旅客随点随炒,工作效率也提高不少,以往厨房十个人忙得团团转,现在5个人就能轻松搞定。“我们着装也更加规范了,都要穿戴厨师服和厨师帽,‘进去白的、出来白的’,可干净了。”易勇说。
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深入人心,旅客口味也在发生变化,对菜的卖相也有了要求。菜不仅要好吃有营养,还得摆盘好看。为此,易勇他们花了不少心思,去琢磨不同地区旅客的喜好,改进菜色、作好服务。
望着车窗外呼啸而过的高铁、动车,易勇感叹,从舌尖就能体会到我们这些年的变化。“时间说来也不长,但国家和铁路的发展快得好像换了个世界。”他说。
- 上一篇:北京:今年将打造六条“深夜食堂”特色餐饮街区
- 下一篇:没有了
- 关注
- 产经
- 案例
- 人物
- 内幕
- 文化
-
>
【人物】李复兴:以健康
水是生命之源,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。中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,人均占水量只有全球人均的四分之一。一是水少,二是有水不能用,污染太...
-
>
【人物】一心只做健康面
临近年关,雄踞宝岛台湾多年的面包品牌“Mr.Mark马可先生(以下简称“马可先生”)”,将大陆店首站落地广州,并请来了两届羽毛球奥运...
-
>
【人物】见证改革开放带
——专访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 紫禁城书画艺术协会常务副会长谢方开 1978年,谢方开先生从空军工程兵某部队调到空军后勤部任助理。那时...
-
>
【人物】林悦明:妙用生
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生物技术的应用,食品添加剂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。广州枪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悦明在生物技术领域不...
-
>
【人物】任劳任怨为老人
刘梅生,中共党员,大专文化,现任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泊头镇敬老院院长。自2010年4月,他被聘担任泊头镇敬老院院长以来,不计名利,无...
-
>
【内幕】农村成山寨食品
“六个土核桃”“Cole可乐”“康帅傅”……记者近期在四川、广东、宁夏、江西等地调研发现,农村成假货山寨食品的主要销售集散地,在小超市、小卖部...
-
>
【内幕】促干剂无害
葡萄干是人们喜欢的零食,很多人宣称其“营养丰富”“含铁量是新鲜葡萄的5倍”。但近日,不少微信群流传着一段“葡萄浸泡促干剂制作葡萄干”的视频...
-
>
【内幕】热腾腾的火锅不
天冷加衣,身冷吃火锅。在气温日渐走低的初冬,与三五好友围坐一团,来一顿热气蒸腾、香气四溢的火锅,边涮边聊再来点小酒,那种从胃到心的幸福感...
-
>
【内幕】假酒屡禁不止
20年前发生在山西省朔州市的那起特大假酒中毒案,曾轰动全国。案发后,制假者有6人被判处死刑,4人被判处无期徒刑,9人分别被判处5至15年不等的有期...
-
>
【内幕】牛初乳禁令尚未
7月25日,国健集团旗下婴幼儿食品品牌“高培”宣布启动“再现牛初乳传奇2——高培健康全餐计划”,提出“让所有喝奶粉的宝宝都能吃上牛初乳”,建议...
-
>
【品味】《随园食单》
编者按 即使身在现代社会的快速节奏和生活压力,偶尔也需效仿古人,一杯茶、一盅酒、一顿饭,也能品出高雅,悟到生命的本质。大清才子,诗坛盟主,...
-
>
【品味】《十二个明天》
编者按 这是一本足以唤醒“人性中的善良天使”的未来启示录,如果你关心人类命运,也曾在某个深夜对科技的未来充满担忧,那么你该仔细研读下这本书...
-
>
【品味】《民国老味道:
编者按 这里既有特色小吃,又有饮食掌故,大家一起走进民国顶级“吃货圈”,品味众生百态,人间百味。 基本信息 书名:《民国老味道:郑逸梅谈吃》...
-
>
【品味】《苏富比的早餐
编者按 这是一本更适合中国人阅读的西方现当代艺术入门图书,不高冷、不艰深,让美学零基础的你,轻松看懂西方现当代艺术作品。作者用一本书告诉你...
-
>
【品味】《雅舍谈吃》
编者按 无竹令人俗,无肉使人瘦。若要不俗也不瘦,饕餮笋煮肉。人之最馋的时候,是在想吃一样东西,而又不可得的那一瞬间。这是一本“开卷即食”的...